油田回注水處理為何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PDMDAAC)而不再用聚丙烯酰胺(CPAM)?發表時間:2023-02-08 18:02 隨著國內各大主力油田聚合物驅油技術的實施,一些驅油劑的使用使得油田采出液中殘留聚丙烯酰胺和表面活性劑的濃度逐漸增大,0/w 型乳狀液大量形成,帶負電荷的膠體微粒大為增加。陽離子型高分子絮凝劑由于分子量大、鏈的伸展度大,可以起到電性中和、吸附架橋、使體系中的微粒脫穩聚結等作用而普遍應用于油田污水處理中。目前在油田,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都是最為普遍使用的絮凝劑。 經多次實驗結果表明: 1、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用于污水處理時受攪拌速度和攪拌時間的影響很大,絮體黏附在器壁上,不易分離,腐蝕設備和管道,造價高,且其降解產物具有較強的致癌性,嚴重影響污水的處理效果和現場的實際應用;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類絮凝劑具有特有的季銨基團,水溶性極強,正電荷密度高、穩定性好、造價低廉、高效無毒、便于操作和現場應用。 2、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的**絮凝溫度分別為30℃和33℃ ;**投藥量范圍與污水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濃度有關;殘留聚合物含量低,陽離子度高時 ,絮凝效果較好;與聚合氯化鋁(PAC)的復配可以實現優勢互補,達到較理想的聚驅污水處理效果。 3、為克服單一絮凝劑的不足,從分子結構和性能的角度考慮,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固含量40%、均聚分子量≥50萬)與產生絮體輕,價格低廉的無機絮凝劑聚合氯化鋁(PAC)復配使用。實驗中采用處理效果好、絮體穩定且致密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和使用廣泛的聚合氯化銨按20:1進行復配,在水溫30℃和33℃時處理含聚丙烯酰胺100mg/L的模擬污水顯示能達到**絮凝效果。實驗結果表明:復配絮凝劑的絮凝效果要明顯好于單一絮凝劑,最高透光率為98.0%,此時水中含油量為6.8mg/L,絮體為大片絮狀,穩定,且基本上浮,后處理更簡便并達到了油田回注水的指標。因此在現場應用時,可適當考慮將不同分子結構和性質的絮凝劑進行復配,發揮各自的特長,以達到理想的聚驅污水處理效果。 總結 1、對于模擬油田聚驅污水,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2、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含量對污水的絮凝效果有很明顯的影響,含量低時,處理后污水的透光率較高;含量高時,即使加大加劑量,也很難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 |